餐饮管理服务商

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行业资讯 行业展会 企业库

扫一扫关注

二维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行业新闻 > 星巴克的道歉,还不如老罗的几耳光

星巴克的道歉,还不如老罗的几耳光

所属类别:行业新闻 评论数:0 发布时间:2021-12-27

 我家楼下有家星巴克,环境不错,不管何时去都能看到可观的入座率。

里面的人主要分为两种,一种是带着笔记本去里面工作的年轻人,一种是带着婴儿车去里面闲聊的妇人。

点杯咖啡,再来块糕点,通常是这些人逗留咖啡馆的“标配”。 一套整下来,多半超过50元,这个价格远高于美国星巴克同类产品的售价。

UP主“夏波波”分享美中两地星巴克的价格差别,中国比美国平均每杯贵出6元。

但得益于早期“洋牌入华”的信息不对称环境下,麦当劳、星巴克这类品牌在中国走出了成功的中高端路线。随着品牌印象的加深,这些品牌的高溢价策略始终有着不错的市场认可度。

默认的市场逻辑里,高溢价的背后,顾客期许的是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。

然而,在入华第22个年头,看似“浓眉大眼”的星巴克,被人捉到了马脚。

离了大谱

《新京报》在12月13日发出的一则长篇报道称,该报记者在江苏无锡的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,两家门店使用过期食材,做成了多款畅销饮品售出。主管和店员“言传身教”新店员,篡改食材保质期、偷偷上架所谓“开封后不过夜”的糕点。

据《新京报》记者调查发现,星巴克一些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底线。

消息一出,网络炸锅了。

讲道理,食安事件在今年各路媒体(既有专业媒体,也包括自媒体、甚至普通素人)频繁的“后厨暗访”中,已经屡见不鲜了。但曝光的大部分,多数是单价不高的本土企业,甚至有些在曝光之前已经有了“喷射战士”这样的恶名。

作为外来餐饮的代表,在咖啡界首屈一指,有着高产品单价的星巴克,在相当富裕的苏南地区竟然也能做出这种蝇营狗苟之事,并堂而皇之以“老带少,大带小”的姿态将这些违法行径传承下去,这着实让围观群众们震惊了。

当然,震惊的不止网民,还另有他人。

针对此事,@星巴克中国 在13日发布声明称,“我们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。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,我们深感震惊。”

12月13日,星巴克发布声明称,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,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。

同一个城市,连续两家门店熟练的行径,已然说明了此类现象绝非个例,结果星巴克反倒是自己先“震惊”了。

众所周知,星巴克并不做加盟,只做直营。一个品牌对旗下直营门店的所作所为,首先不是道歉,而是震惊。

星巴克的道歉,还没老罗直接了当。

这就好比,一个人随手扔垃圾被人发现了,这个人表示“我的手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,我震惊了。”

这种切割方式,像话吗?简直是离谱妈妈给离谱开门——离谱到家了。

从人民日报与央视的第一时间锐评发声,到其他专业媒体的迅速跟进,以及网上舆情的二次的发酵,都看得出来民众对这次星巴克的食安问题,要比之前华莱士、杨国福、茶百道、吉野家等品牌的食安问题,反应要大得多。

人民日报评论星巴克食品安全事件,提供过期食品,品牌再大也不能保鲜。

毕竟,连一家以行业头部自居的品牌也沦陷的话,这几乎等于是扯下了中国食安环境的最后一块遮羞布。

四面为敌

诞生于1971年的星巴克,是全球最大的咖啡专门连锁店。

最初星巴克是咖啡贸易商,销售咖啡豆和咖啡机。1987年,当霍华德·舒尔茨召集一批投资者买下规模尚小的星巴克后,星巴克走上了扩张之路。不到20年时间美国门店达到三千家,此后用了18年时间做到一万家。

最初的星巴克咖啡店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派克广场1912年。/图虫创意

全球扩张是从1996年开始的,1999年,星巴克在北京开出第一家中国门店;到目前,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已开出超过5400家门店。

去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的规模为507亿元,星巴克无疑是中国市场的绝对霸主。星巴克中国一年的营收规模在200-260亿元,能占据中国现制咖啡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在这种规则设定下,如果配套监管措施没有落实,对于所有门店而言,就存在过期食材节约成本的动机,而代价只是让顾客吃掉过期食品而已。 最终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,从集团系统性监管转变成了依赖门店店长的个人道德。

星巴克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,12月13日,公司股价走低。

当我们的食安环境中,食安问题屡禁不止,无论是本土餐饮还是国外品牌,低端快餐还是高溢价正餐都出现问题之时,我们显然是无法寄全部希望于暗访媒体身上。

毕竟当看到一只蟑螂的时候,很可能已经有了一窝蟑螂,何况是如此频繁地看到蟑螂呢?

难道就没有解决办法了么?

小白说,在监管监督完善的过程中,现阶段更直接地减少食安违规行为的方法,最有效的是推广“明厨亮灶”,“阳光厨房”。让食客可以看到后厨是什么样,亲眼看到厨师用的食材,做饭的行为以及后厨环境。

图源:新京报调查视频截图。

虽然说无法完全避免偷梁换柱等违法行为,仍然会有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餐饮从业者,但无疑在透明的环境下,会提升他们的违法成本,从经济角度上去抑制食安问题的发生。

有人为星巴克被揭发而拍手称快,也有人因星巴克的沦陷为食安环境感到更加揪心。可以推断,在暗访类视频的帮助下,或许还会有更多的知名餐饮品牌被人拿到聚光灯下检视。食安环境的改善,任重而道远。

作者 | 一刀

编辑 | 闰然

排版 | 瑾瑜

END

『盐财经』原创出品
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

点击海报参与年度有奖征集

↓ ↓ ↓

推 荐 视 频

关注新周刊视频号,关注有态度的生活